生命终章的守护者:广西藤县殡仪馆遗体防腐整容师常军义
发布者 :cjt1188 发布时间 : 2024-11-30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常军义,广西藤县殡仪馆遗体防腐整容师, 2009年10月毅然选择从事殡葬事业。2019年到藤县殡仪馆工作的常军义主动请缨到一线防腐整容岗位工作,几年后因工作需要调入火化岗位担任遗体火化师、中层干部。他多年的默默付出,赢得了殡葬界一致肯定,取得了广西殡葬行业协会防腐整容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第十一届全国殡葬行业遗体火化师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2024年被中国殡葬编辑部授予“最美殡葬工作者”荣誉称号。
作为馆内遗体防腐整容师,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中,如今的常军义已成为殡仪馆的“多面手”,用特有的温柔、细致与坚韧,让逝者离开时更有尊严,也成为了这座“人生终点站”上的担当。
作为一名“80后”,虽然从事殡葬业工作15年时间。刚接触这行时,前辈无意中的一句话让深有感触。“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这是殡葬人存在着的最大意义。”此后,这句话成为了他一路前行的动力源泉。
治丧家庭的愿望往往是让亲人走得安详,因此对于遗体防腐整容、化妆而言,逝者遗体面色的复原成了重中之重,不断向经验丰富的前辈求教,经过多年“充电”,他的遗体整容技术已是驾轻就熟,化妆一具自然死亡的遗体从最开始工作需要近一个小时,到现在只需十几分钟。在不断打磨中,针对不同逝者面色认真总结,形成了相应的化妆方案。常军义越发觉得,遗体整容绝不是简单的涂抹,应是要让逝者气色像睡着一样。为了让逝者五官更显自然,各种防腐药水、不同颜色的特制油彩等装得满满当当。
服务意外去世的逝者,车祸、溺水等非自然因素死亡而导致面目变形的遗体,就要参照逝者生前的照片为他们“整容”。面对非正常死亡的遗体,常军义已不再恐惧。他用特殊硅胶将逝者塌陷的头骨和面部撑起,用针线将面部皮肤仔细缝合……虽然工作量大,但他却始终精益求精。数小时后,当逝者看上去和其他正常死亡的遗体无异时,才能收工休息。但于他而言,还原逝者一个安详面容,更能带给生者无声的安慰。
用技术“说话”的岗位,毫无优势的常军义必须全力以赴。面部伤口需要皮下缝合,遗体整容师要做到线不外露。常军义主动利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用贴近人体皮肤的硅胶练习缝合技术。此后,影视化妆技巧等专业知识,钻研各种缝合手法,一度成了他工作之外的全部。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15年来,常军义在殡葬行业不断证明自身价值,也对于肩上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工作服务于逝者,但应给予生者更多慰藉。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常军义便已穿戴整齐,步入那个充满庄重与肃穆的工作场所。面对每一具遗体,他总是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开始他的工作。他深知,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对生命的尊重与告别。
整容工作并不轻松。有时,遗体因疾病或意外而变得面目全非;有时,家属的期望与遗体的现状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常军义总是耐心细致,用他那双灵巧的手,一点点地修复、调整,直到逝者的面容恢复了近乎生前的模样。他常说:“让逝者走得安详,让生者得到慰藉,这就是我的使命。”
工作中,遇到过无数挑战。有一次,一位因车祸去世的年轻人被接运到藤县殡仪馆,他的面容几乎无法辨认。面对家属悲痛欲绝的眼神,常军义没有退缩。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多位同行,最终成功地为逝者恢复了容貌。当家属看到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专业技能,常军义还拥有一颗温暖的心。他常常安慰那些沉浸在悲痛中的家属,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他们力量。他说:“生命虽然短暂,但爱与记忆会永远延续。我会用我的双手,为逝者守护这份最后的尊严。”
他的故事在殡仪馆里传为佳话。他用自己的双手,为逝者绘制了一幅幅安宁的面容;他用自己的心灵,为生者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明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坚守在这份特殊的岗位上,用爱与责任书写生命的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