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市烈士
陵园联系电话:0731-58222769(未经核实,仅供参考),位置地址位于湖南湘潭市雨湖区
陵园路30号
湘潭市烈士
陵园位于雨湖区
陵园路30号,总占地面积20270多平方米。园区由散葬烈士墓群、烈士事迹陈列馆、纪念碑广场、英烈墙、杨昭植烈士墓和怀英亭等纪念设施群构成。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湘潭烈士墓,是为纪念衡宝战役牺牲的烈士而修建,1983年市人民政府将“烈士墓”更名为“湘潭烈士
陵园”。
2016年9月6日,成为第六批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之一。
纪念碑广场位于园区中心,碑高19.49米,正前方镶嵌着“毛体”黑底金字“湘潭烈士纪念碑”,下面为碑记。
英烈墙长27.5米、宽1.5米,镌刻了1840名为国捐躯的英雄湘潭儿女。
陈列馆建筑面积1800平米,陈展面积1560平米。内设2个展厅,馆内依次展出了各个历史时期137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电视触摸屏展示了118名烈士事迹简介,馆内陈列展品100余件,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21张,烈士遗物40 件,录像资料片4部;以常规展出为主,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为辅。同时烈士资料馆内珍藏着近千万字烈士档案,编撰了《湘潭英烈》1—4卷。
散葬烈士墓群集中安葬了129余位烈士,墓区呈同心圆结构,中心为凭吊广场,并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整体墓群分为四个区域,在通往烈士墓群台阶前方,种植一排十米高的苍松、翠柏,使得墓群隐藏于常绿乔木之后,让长眠在此的烈士们一个温馨的家园。
刘道一(1884~1906),字炳生,原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县。1904年2月随胞兄刘揆一参加华兴会,3月东渡日本,与秋瑾、刘复权等十人组织秘密团体“十人会”,以“反抗清廷,光复中华”为宗旨。又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1905年8月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与同志筹划萍浏醴起义。同年12月4日,起义提前爆发,12月31日在长沙就义。刘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马福益(约1865~1905),湘潭县继述桥乡碧水村人,原名福一。早年加入哥老会,创立回仑山(一作回龙山),为首领,开堂放票,招收党徒,势力遍于醴陵、湘潭、浏阳各地。1904年与刘道一、黄兴等谋于长沙甲辰起义,以所属会众为义军,以军学界人为指挥,省城外分五路同时响应。事情败露后走避广西。1905年回湖南准备于洪江再次发动起义,中途被捕,4月就义于长沙。
王度(1864~1912)字恺章,今湘潭县人。家贫好学,为人开拓有奇气。1906年赴日本,入弘文学院,有志于民族革命。归国后任湘潭驻省中学理化教员。1911年6月,远赴吉林吉林府中学教员。当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密谋起义不成。又往山东策动新军起义,攻占登州黄县,任秘书官。1912年2月4日,清军反攻黄县,率数百人坚守8日,弹尽援绝,11日城破被俘。当清官员问:“你是革命党吗?”王度慷慨回答:“宁为革命鬼,不为满清奴!大丈夫有死而已,何必问”,遂从容就义。
易本羲(1887~1911),今湘乡市人。长沙武备学堂毕业,16岁便跟随黄兴革命,加入华兴会。后因在学堂组织义勇队,被清廷通缉,乃避走武昌,遁迹行伍之内。旋与胡瑛、吕大森、宋教仁等组织“科学补习所”,以科学补习为名行革命之实。易本羲长期奔走革命,辛苦劳瘁,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给易本羲以极大的刺激和打击,忧愤交加,于1911年5月19日在长沙病逝。
烈士
陵园在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评为湘潭市“文明单位”,1995年被湘潭市委、市政府确定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5 年被评为“省最佳公园”,连续十年列入“省文明卫生单位”, 1998年被湖南省评为“园林式单位”,2002年被评为省“文明卫生单位”和“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20年3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