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烈士陵园

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烈士陵园 浏览:

陵园类型:

陵墓风格:

墓园面积:

距离市区:

参考价格:*****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陵园地址: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罗霄山脉西南段

陵墓亮点:


  • 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烈士陵园联系电话:0735-(未经核实,仅供参看)如不正确请拔打114查询,位置地址位于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罗霄山脉西南段

    宜章县烈士陵园宜章县地处湖南南部,位于罗霄山脉西南段,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和首义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重要革命地,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攻占的第一个县城、第一个恢复成立的苏维埃县政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28年,朱德、陈毅领导和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的第一枪,随后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独立营,肖克任独立营副营长;二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团,后扩展为第三师,同月,工农革命军和农民武装配合痛歼了来犯的许克祥6个团,取得了在我军战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坪石大捷”;4月初,三师率近4000名宜章优秀儿女奔赴井冈山,并整编为红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是众多湘南起义军中唯一保存下来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红军长征时,为突破国民党围剿红军的第三道防线,宜章农民武装艰苦奋战,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牺牲。红军走后,宜章人民在白色恐怖下进行了艰难卓越的游击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加红军的有3700多人,被反动派残杀的群众11533人,灭户1218户,牺牲的革命烈士3414人,被追认的烈士1888人(其中有名烈士1359人,无名烈士529人),著名烈士有邓中夏、胡少海、陈东日等16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关怀革命老区人民。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湘赣边分团奉毛主席命令慰问了宜章老区人民,并提议建立宜章烈士陵园。宜章县委、政府根据慰问团的要求于1966年决定修建宜章烈士陵园。陵园于1966年9月奠基,1967年4月建成,占地300余亩,坐落在县城区北面的植被茂盛、空气清新、风景秀美的北门岭,建成时安葬革命烈士65人。经普查,我县共有烈士墓1338座,多分散于各乡镇。2014年集中迁入一批,烈士陵园现共有烈士墓764座(有名烈士235座、无名烈士529座)。
     
    2012年,宜章县委、政府投资300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提质改造,形成了县红色森林公园、县烈士纪念馆区、县湘南暴动旧址区、县中夏广场区等“一园四区”布局。
     
    为了形象生动地展现湘南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宜章县在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设立了纪念馆,作为宜章县烈士陵园的配套设施项目。馆内陈设了当时起义军使用的梭镖、鸟铳、大刀、步枪等武器和当时使用的臂章、公章等文物及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又划分了“浴血重生朱德率部奔湘南”“风展赤帜百万之众斗敌顽”“波澜壮阔创建苏维埃政权”“战略转移湘南义军赴井冈”“千秋史册伟绩闪耀功勋榜”五个部分,全方位、系统地再现了当年起义部队的英勇献身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烈士陵园经多次改造扩建,占地面积由最初300亩扩大到440亩,主要设施有纪念塔(塔名由邓小平题写)、纪念长廊、纪念广场、烈士墓园、纪念亭、诗碑等。2012年改造,红色森林公园在原来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设计,增加红色硬件设施,新增“领袖语录”“从湘南起义走出去的英雄儿女纪念墙”“烈士英名纪念墙”“湘南起义(年关暴动)事件展示牌”“宜章著名烈士生平简介长廊”、烈士塔平台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
     
    198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发〔1988〕2号文件批准,宜章县烈士陵园被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16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民发〔2016〕161号)宜章烈士陵园为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宜章县烈士陵园各项功能齐全,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宜章县烈士陵园和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每年接待观众十余万人次。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各机关、团体、学校、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派出代表,携带花圈来这里举行纪念活动。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
     
     
     
    旧址坐落在宜章古城中心的千年古驿道旁,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完好地保存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的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朱德和陈毅两位将领的住房、工农革命军辎重室及工农革命军战士住房等。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是整个湘南起义中仅存的一处革命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指挥部旧址毗邻湘南暴动纪念馆。纪念馆采用立体与平面相结合、实物与图片相结合,详实地介绍了湘南起义的经过和英雄们砥柱中流的革命壮举,系统地再现了当年起义部队的英勇献身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白沙圩古迹和工农革命军后方医院旧址
     
    (圣公坛)
     
     
     
    工农革命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宜章县白沙乡圣公坛村村后,坐南朝北,长7.8米,宽5.2米,占地面积为40.56余平方米,为硬山顶,出檐椽檩结构建筑,较低矮黑暗。正面墙粉饰白灰,其余三面为泥砖墙体,盖小青瓦。一进三间,中间为厅,两侧为厢房,厢房便是当年工农革命军伤病员治疗之地。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宜章发动湘南年关暴动后,国民政府急令许克祥率6个团即刻进剿,来势汹汹。为避强敌,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主动退至圣公坛,运筹歼敌方案,并在此设立后方医院,治疗随军伤病员,朱德也曾在此医治过背疾。目前为湘南起义旧址群的红色旅游景点。
     
     
     
     
     
    邓中夏故居
     
     
     
    宜章是中共建党时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同志的故乡,其故居位于距宜章县城7公里处的太平里乡邓家湾村。邓中夏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元年,采用湘南民间特有的四房三间两层砖木结构民居制式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133平方米。1995年邓中夏故居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邝氏宗祠清白堂
     
     
     
    宜章县白石渡村的邝氏宗祠清白堂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祠堂,至今已有150年历史。1934年11月,这里曾被中央红军作为长征期间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的指挥部。在此,中央红军消灭全副武装的200多名敌人,为全军顺利通过粤汉铁路扫清了顺利通过宜章的主要障碍。80多年多去,这座建于清代的老旧清白堂至今仍保存完好,祠堂外面的空地上竖立了一块洁白的石碑,上面刻写着“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静静地述说着这个老式祠堂不平凡的过去。
     
    红军到宜章时,正值农村收红薯的季节,屋前屋后晾着红薯,红军忍饥挨饿不乱拿一个。群众热情请红军吃,红军每吃一个红薯都要付钱,不收钱不吃。群众送的其他粮食也照样付钱。严明的纪律,使红军树立了形象,同时也赢得了民心。宜章人民积极为红军筹款筹粮、出工出力,有的帮助筹集钱款和粮食,有的帮助侦察敌情、站岗放哨,有的帮助安排住宿、砻谷筛米、挑水做饭、送茶送水,乡村处处呈现“军爱民、民拥军”的景象。
  • 墓园
    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