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烈士
陵园联系电话:0518-(未经核实,仅供参考)如不正确请拔打114查询,位置地址位于江苏连云港大伊山脚下
灌云县烈士
陵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江苏连云港大伊山脚下,三面环山,景色宜人。烈士
陵园始建于1950年,点地30余亩,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建有18座烈士墓,烈士骨灰存放15个。纪念碑文由中国革命三老之一的谢觉哉亲笔提写“与日月同光”。园内长眠着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数十位革命英烈。县烈士
陵园1995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市政府、市警备区命名为“连云港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3年又被县纪委定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若干年来,烈士
陵园已成为全县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举行悼念、宣誓活动的重要场所。
依山势建成两个坡段,用花墙隔为两院。前面正中耸立着气势恢宏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原国家内务部长、中国革命“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亲笔题词:“与日月同光”。碑前草坪如茵,是人们悼念先烈的集会场地。碑侧的高大龙柏四季常青,犹如忠实守灵的卫兵。前院两侧建有陈列厅。北厅存放着37位烈士的业迹和遗物,南厅存放着悼念烈士的挽联、帧幅等。后院为烈士
墓地,先后安葬14穴、20位先烈,其中有老红军王荣江、县大队副郝光胜、伊山区委副书记任树云、民主人士吴辟初等知名烈士,还有玉蟾山战斗无名英雄七烈士等。整个
陵园松柏叠翠,庄严肃穆,是一方饱浸人民深情的革命纪念地。
该园1995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市政府、连云港警备区命名为“连云港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3年被县纪委定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灌云县共有革命烈士1222名,全县境内安葬烈士240名,其中集中安葬105名,分别安葬于县烈士
陵园和侍庄乡、图河乡、小伊乡、沂北乡、龙苴镇等5个乡镇
陵园内。全县百余座分散烈士墓将陆续迁入县烈士
陵园。
灌云县烈士
陵园长眠着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王荣江烈士。他1905年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第五区张家楼的一个王、杨夫妇的雇农家庭里。1930年秋,参加红军。1937年他被编在十八集团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为连长。在党中央的指挥下,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46年6月,他随部队北撤到山东,先后任渤海疗养院副院长、九荣校、三荣校校长。新中国诞生后,他先后担任南京市人民法院老虎桥监狱典狱长,南京中山
陵园管理处副处长等职。1952年至1960年他先后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府灌云县棉垦管理处副处长、南京市救济分会云台农场场长,1958年任云台人民公社社长,后在灌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73年元月8日,王荣江同志因肺炎和旧伤复发,经抢救无效在大伊山与世长辞,亨年68岁。火化后的骨灰中,留有七九步枪弹头和一些碎弹片。1973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辟初烈士,灌云县南岗乡潘洼村人,1887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成年后,他带领家中的五六人及枪支防匪保家。因此,在保家乡,打土匪中出了名,成为南岗地区潘、吴、张三大姓中的头面人物之一,也是三大姓中的实力派。抗日战争开始后,吴辟初由一个地方实力派首领,转变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爱国者;从一个封建土绅,转变成为革命的忠实朋友。他所率领的一支队伍原属封建武装,后来也转变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1940年秋,中国共产党在灌云县建立政权后,抗日民主政府曾聘请他任县参议员,县土绅委员会主任,边区联防主任和淮海区参议员等职。1943年4月22日,在潘洼守卫战中,他为掩护灌云县党政机关转移,壮烈牺牲,星年56岁。翌年,淮海区各界人士在叮当河东堆的路口处,为吴辟初烈士树立了一块大石碑,碑的正中镌刻着“天地正气”四个字。1979年4月县政府将吴辟初烈士的遗骨移入县烈士
陵园安葬。
郝光胜,山西省霍县人,192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38年仅17岁的郝光胜参加了八路军,随周队从华北转战到淮海区,他历任战士、班长、文书、排长、连长。1943年6月调任情报股股长,1944年底,调任为淮海区通讯队队长,1945年底任灌云县警卫团作战参谋。1947年2月2日国民党商巡总队徐继泰部从大伊山、板浦、杨集等地分数路向我扫荡合击。为保存有生力量,保护区乡班干部、群众骨干,县大队决定在杨集东北20余里的大兴沟与敌决战。上午10点钟左右,郝光胜在观察敌情时,不幸腹部中弹倒下,战友们把他扶起,安放在一只门板上,他深情地对大队其他领导说:“不要把我负伤的情况让部队知道,以免影响士气,要打到最后一粒子弹,每人要把刺刀上好,随时准备肉搏,誓死守住阵地,保护好干部和群众”。当部队转移到拾凤庄时,郝光胜同志因伤势过重,又缺乏起码的医疗条件,他为人民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26岁。
吉兴林烈士,1957年5月出生于灌云县伊山镇市民家庭。1976年3月应征入伍,成为南京军区警备司令部独立团的一名战士。到了军营后,他起早贪黑刻苦训练,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投弹能手”和“优秀射击手”等荣誉称号,第二年底便兴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年初,越南当局掀起反华恶浪,赶我华侨,杀我边民,激起了吉兴林的满腔烈火,2月中旬他自愿报名随部队到达了前线。由于他军事技术比较全面被编入反击作战主攻团,任轻机枪班班长,后被调入昆明军区35207部队,118团任排长。1983年他被任命为高射机枪连连长。1984年4月28日凌晨,云南老山前线,一切都笼罩在黎明前厚色的的浓雾之中,吉连长带领全连战士埋伏在湿漉漉的草丛里,夜光表的指针指向5时30分,3颗红色信号弹划破黑夜,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了,高机连的任务是为尖刀连送弹药、运伤员。吉连长带领全连同志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迅速前进,在通过某高地北侧时,连队遭到敌人猛烈炮火的封锁,吉连长立即指挥全连疏散隐蔽,为了争取时间,自己不顾敌人的炮弹一颗又一颗地在身边爆炸,带着通信员王庆中和两名话务员,扑向前面的雷区,为全连探路开道。突然。轰轰的爆炸声中夹着一种炮弹临近的尖叫声,吉连长立即大喊一声:“小王你们快卧倒”。一发炮弹就在他们的左侧爆炸了,小王脱险了,两名话务兵当场牺牲,而吉连长左侧胸腹,左臂部受了重伤,躺在血泊里。战士们含着热汨把吉连长护送往师救护所,但他终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1984年4月28日是吉兴林烈士为国捐躯的日子,就在他牺牲后的第10天,烈士的女儿出生了,为了纪念烈士,烈士的妻子为女儿起名“吉云云”意为烈士出生在“灌云”,牺牲在“云南”。
灌云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1927年,灌云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有领导下,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灌云儿女浴血奋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献出了宝贵的青春,长眠在神州大地,据统计,灌云仅在册的烈士就有1100多名。他们或冲锋陷阵,壮烈牺牲,或威武不屈,慷慨就义,无不表现出凛然正气,博大胸怀,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
烈士
陵园烈士史迹陈列室,目前展出烈士遗物、书信、像片等文物百余件,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