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联系电话:0478-(未经核实,仅供参考)如不正确请拔打114查询。位置地址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28.5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临河区127.5公里。乌不浪口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安葬乌不浪口阻击战牺牲官兵中148具遗骸,占地面积800平方米。1995年,乌拉特中旗旗委、旗人民政府正式将乌不浪口烈士公墓定名为乌不浪口烈士陵园,2003年8月由巴盟行署正式批准为盟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定为乌拉特中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9年冬,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时任八战区副司令的傅作义将军为积极配合湘北抗日战役,牵敌南下,增援主战场,遂率所部官兵,一举攻克反攻战略要地——包头。一战歼灭日军3000余名,击毁战车百余辆、坦克3辆、击毙日军联队长2名、俘虏日军官20余人。日本侵略者遭此重创,恼羞成怒,以伪蒙疆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冈部直三郎为首的30000日伪军,出动千余辆汽车和大量坦克、飞机、大炮等精良军事装备,向河套地区发起报复性进攻。1940年1月,日军分三路扑向河套地区,一场震惊全国的血腥战役在河套大地展开。
对战局早已胸有成竹的傅作义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避不利、夺胜利、打游击、分狙击、耗敌力、全歼灭”等绥西战役战略,并在乌拉特中旗乌镇、乌兰脑包、乌不浪口和四义堂一带修建了纵横坚固的战壕地堡。响应傅作义将军的战略号召,当时,隶属宁夏回族兄弟部队的马鸿宾81军(史称西军)马腾蛟35师,其下辖205、206、208三个团,约3000余名战士,正面纵深布防于乌不浪口、乌镇地区,随时准备阻击进犯河套之敌,迟滞其前进,摸清其主力,尔后转入狼山,威胁敌人右侧背。时值三九严冬,积雪没膝,寒风刺骨,广大抗日官兵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恶劣气候条件坚守阵地。其时,河套地区的各组民众同样给予了抗日队伍最大的支援,他们送情报、运弹药、抬伤兵、送茶饭,与抗日军队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1940年1月31日(农历腊月23日凌晨),日本侵略者黑田重德师团长率日军兵分三路快速向河套扑来。两路由前山进犯后套之敌,在蓿亥滩和二圪旦湾遭傅部骑6军20团和21团官兵的顽强阻击,进展缓慢。与此同时,由后山进犯之敌在飞机、大炮的不断轰炸和坦克的掩护下,向乌镇、乌不浪口马腾蛟师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战斗打到最后一刻,三十五师官兵和日军进行了白刃战和肉搏战,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挫败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也使敌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日军凭借武器装备先进,又残酷地用飞机投下毒气弹,迫使35师撤离阵地。后我军101师增援,加入战斗,激战至黄昏,转移至折桂乡,日军侵占乌镇和乌不浪口……
此役我阵地多处工事被毁,官兵死伤惨重。但我守军浴血抗战、视死如归,使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受阻于乌不浪口,以空间换取了时间,掩护了我大部队的胜利转移。其战事之惨,可谓碧血横飞、草木含悲,是1939年12月反攻包头战役后的又一恶战,参战千余官兵血洒乌不浪口,为1940年3月声振中外的五原大捷做出了贡献。
1940年2月2日晚,参战部队35师各部在乌兰脑包村集结,当时乌不浪口守军208团大部阵亡,205团亦伤亡有半,唯余206团伤亡较小,因损失较大、形势变化,师部遂决定转移回宁夏修整。
1940年3月21日五原大捷后,傅部和西军重返乌镇,选择乌不浪口西侧靠山向阳坡为烈士公墓地。善后人员与当地民众一同找到148具旷野中的烈士遗骸,辨明姓名和部队番号后,于1940年清明节在所选公墓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以告慰牺牲烈士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