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努力,我市
殡葬改革不断深入,
殡葬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
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街头禁烧、低碳祭扫……绿色文明环保的
殡葬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堵住“乱焚乱烧”的口子
殡葬改革过程中,我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祭扫方式,宣传鲜花祭奠、网络祭扫、家庭追思、时空信箱、社区公祭、踏青遥祭等内容,引导群众文明理性表达慎终追远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开展园区禁烧试点,强制推行鲜花祭扫。从2018年中元节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
殡葬单位祭扫园区禁烧试点,禁止一切纸品进入园区,所收缴的纸钱统一集中环保焚烧。通过主动宣传、卡住入口、加强巡检、服务抚慰、鲜花换纸钱等方式,有效化解改革矛盾。禁烧期间,园内人员滞留时间减少,人群流动加快,园区环境改善,群众祭扫体验提升,收到良好效果。
开展街头禁烧,全面推动祭扫“无烟”时代。2019年寒衣节,在园区禁烧、封山禁火等举措日趋成熟之际,市民政局聚焦街头烧纸的传统陋俗,在全市主要城区开展街头禁烧活动。在随后的两年里,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上百万个环保焚烧袋都会被统一分发至各社区,由社区提供给有需求的城乡居民,专人负责组织统一装袋、统一运输、统一焚烧。经过近3年的治理,在全市民政、公安、城管、环卫等多部门的密切协同下,街头烧纸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祭扫节日期间街头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
百姓在
殡葬礼仪方面保留很多传统习惯,其中不乏与现代文明相悖的
殡葬陋习,如丧事“大操大办”、祭亲乱烧乱焚,以及城乡接合部和农村非火化区“散埋乱葬”等。基于此,我市创新手段、科学施策,规范治丧场所,优化治丧环境。
目前,我市各家医院的告别厅已全面取缔,拉运尸体统一由
殡仪馆
殡仪车辆承担,城乡红白理事会全面建立。治丧活动相对规范。这些都得益于我市对
殡葬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政策规范。《太原市
殡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内死亡的人员,应当由
殡仪馆收运暂放。医院或者亲属一般应当在死者死亡后立即通知
殡仪馆拉运尸体”“运送尸体(包括婴幼儿尸体)必须使用
殡葬车。使用其他车辆运送的,须经民政主管部门批准”。这些明确的表述,为规范
殡葬市场提供了法律支持。
同时,我市加大投入,先后在永安
殡仪馆、龙山
殡仪馆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服务楼,集中打造群众治丧场所。这两个现代化的
殡仪馆,既满足群众治丧需求,也适应现代文明祭扫方式。
殡仪馆内的告别厅、守灵间,配备的鲜花、灯饰、电子香炉替代了传统的烟雾缭绕、纸钱翻飞,营造了文明祭扫氛围。这种温馨深情的怀念氛围改变了传统的阴森恐怖气氛,有利于引导群众思考生命的意义、
殡葬活动的内涵,自愿选择文明健康的
殡葬方式。
我市加强“阳光
殡葬”建设,规范
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市民政局积极引导群众理性消费,扼制群众盲目攀比高消费的思想;加大对
殡葬服务单位的管理,严管控制
殡葬服务单位创收利润的欲望,使其自觉摆平经营创收与公益使命的天平。
市民政局和市发改委合作,开展
殡葬收费服务联合调研,逐条审查收费项目,对明显不合理、不合规的坚决调整,对有高收费嫌疑的进行整治,坚决杜绝天价
殡葬用品流入市场,不给服务对象有钱任性的机会。各
殡葬服务单位全面推进阳光服务,做到价格上墙、公开透明。
政府发挥兜底作用,引导文明节俭的
殡葬价值导向。2018年1月1日起,我市调整
殡葬惠民政策,下发《关于免除全市城乡群众
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通知》,每人一次最多减免1300元,建立起适度普惠型惠民制度。2019年4月1日起,我市又出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对生态安葬者奖补每例2000元。
从保障困难群体,到覆盖城乡全体,再到奖补生态节地,我市以
殡葬惠民政策为“魔术棒”,将文明、节俭、生态的现代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广大群众,引导大家树立“行孝须尽早”的理念,把对长辈的孝心体现在日常关爱,在
殡葬活动中强化精神纪念、文明告别。
破解“散埋乱葬”困局
加强政府规划,加快规范城乡公益性
公墓。以往,我市农村
墓地“散埋乱葬”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规范,无人管理。解决不让乱埋的办法,就是有合法的地方可埋。市民政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先后出台了《关于太原市
公墓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到“十四五”末,全市实现公益性安放(葬)设施乡镇、农村全覆盖,建成14个县区级公益性骨灰堂(
公墓)、22个乡镇级公益性骨灰堂(
公墓)。
在新规划的科学引领下,我市第一个城市公益性
公墓——牛驼寨
公墓项目列入政府规划,项目占地1572.12亩,预投资4.1亿元,其配套骨灰堂已于2018年清明节正式投入使用,1500余个树葬墓搬迁工作也全面完成,
公墓发展逐步进入正轨。
清徐县抓住综改示范区调整、政府集中迁坟的契机,整体规划
殡葬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公益性
公墓边建边迁,完成集中迁坟2920例。其他区县也按照《规划》,开始进行规范,迈出农村
墓地由散到整、由乱到治的重要一步。
推动火化区扩大政策落地
虽然我市在2013年就将六城区全域、三县一市政府所在地列为火化区,但由于这些区域内村改居后,居民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对于丧葬活动一时很难接受火葬。加之村改居后,一些偏远社区仍然存有土地,亲人去世后,多数会选择到集体
墓地土葬。
而解决“散埋乱葬”的一个捷径,就是要减少土葬数量。为此,市民政局加强对农村公益性
公墓的管理,现有
公墓主要处理历史安葬墓穴的集中回迁,不再接受新去世人口的安葬。同时,各县区积极探索出台地方性奖补政策,鼓励村民选择火葬方式。小店区对辖区非农业户口居民去世后选择火葬的,每例奖补2000元。如果骨灰安葬选择节地生态葬式的,再奖补2000元,以此激励群众逐步接受现代
殡葬方式,推动火化区扩大政策落地。
从2018年开始,市民政局先后开展了
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违规私建“住宅式”
墓地等问题的专项摸排整治,集中摸排出一批硬化大墓、活人墓,并对相关问题开展整改。
太原日报 记者 郝晓炜 张 波
短评
把青山绿水留给后人
鲜花祭扫、火化扩区、文明
殡葬……持续推进
殡葬事业改革,推动移风易俗,让太原变得更加文明,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
殡葬习俗,残存着很多封建糟粕。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政策引导,鲜花代替纸钱、火化代替土葬、简朴庄重的告别会代替了大操大办的葬礼,
殡葬文化逐渐扬弃封建糟粕,文明之花在太原悄然绽放。
烧纸钱污染空气、土葬占用耕地、大办丧事浪费惊人,这些
殡葬陋习不仅花费巨大,让后人背上沉重负债,还会污染环境、挤占空间。
力推
殡葬改革,把绿水青山留给后人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文明、绿色的方式寄托哀思,让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健康、生机勃勃。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推进
殡葬事业改革,尊古而不崇古,采用更加科学、文明的方式,才能打破千年旧俗、树立一代新风,利国、利民、利未来。
转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