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丧葬文化源远流长。《礼记》中记载“古者墓而不坟”,说的就是古代的人死后一开始只埋葬在平地上,不用土堆起来作坟茔,但是后来时间久了墓就找不到了,因此后来人们在埋葬的地方堆上一个土堆,并立碑来记录逝者的生前信息。
我国丧葬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孝”字,受儒家“孝道观”的影响,“孝”不仅仅体现在对老人生前的关爱、尊重、奉养,而且还体现在老人逝世后的丧葬仪式中。比如在我们这里,在家里的老人下葬后的第三天必须再去上一次坟,叫做“三天圆坟”,子女要到坟前烧纸、摆贡品、转坟,所谓的“转坟”就是子女围绕着坟墓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古人认为人死亡是一种灵魂的转化,三天圆坟的目的就是祈福老人在新的世界平安顺利,这也是一种孝道的表面。
在民间有句谚语叫“师傅不做倒地木”,这里的“倒地”就是指人已经死亡,“木”指棺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棺材的师傅一般不为已经逝去的老人做棺材,老人去世了才准备棺材是不孝的表现,是对逝者的不关心,一般来说老人去世前要提前准备好棺材、遗像等,可以说这也是“孝道”的表现。
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古人重视厚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会通往另外一个地方,要求棺木必重、文绣必繁,厚葬是人生的一种补偿,但是对于这种“薄养厚葬”的习俗我们应摒弃。
在农村,一般清明节、七月半、大年三十都要去上坟,子孙去坟前祭拜也是一种“孝道”的表现,坟前祭拜反应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去上坟时要携带贡品、香纸、茶酒等去祭拜,上坟一般每年至少要去一次,如果坟墓长期没人打理,那也是不孝的表现;坟墓在野外经过长期的雨水冲刷,坟墓可能会塌陷,因此上坟时往往还要给老坟添土,但并不是什么土都能添,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坟头添土两注意,旺人又旺财”,那么坟头添土要注意哪两点?
一、不添外土
这里的“外土”就是指来历不明的土,我们一般给老坟添土都会在坟墓周边取土,每个山头或者每块地的土质都是相近的,而外土和原本的土属性不同,两者放在一起相冲。取外土来添坟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是不好的,这暗指自己家的事不能做主,要依赖别人。
其次,有的外土曾经可能是垃圾土,可能含有不干净的东西,土不洁净也是对祖先的不敬。在给老坟添土时,我们可以取坟墓5米以外的土,取土的位置不能过近,如果取土过近那么就会导致坟墓周围坑坑洼洼的,下雨的话里面就会积水,坟墓被水浸泡起来,不仅会加速坟的塌陷,而且还会导致棺木或者尸骨加速腐烂,这也是不吉利的事情。
在农村,如果哪家人在给自家的祖坟添土时,要是挨着坟墓周边取土,那就会被人耻笑。
二、坟前坟后不取土
取土一般在坟墓外围5米外进行,但是我们在取土时坟头正前方和坟包后方的土不要取,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前面前程,后面是靠山,这两处的土都动不得。
在我国传统丧葬观念中,坟墓的穴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背靠大山,前方有水的是吉地,背靠大山不仅指有“靠山”,而且山能挡风,这样坟头不容易被大风削平,因此坟墓后的土我们尽量不要取。
在给坟墓添土时,土的颜色也有讲究,古代讲究“天圆地方”,在10个天干中戊和己表示中央,代表黄色,因此坟墓周围的黄土是最好的,用黄土来给坟添土最好。而黑色代表北方苦寒之地,因此黑土是相对最差的,当然如果有彩土那么也很好。
给老坟添土不仅是孝道的表现,而且也是图吉利的表现,古人认为老祖宗会庇护子孙,如果坟墓放任不管,那谈何庇护?这虽然有点迷信,但确实是这个理。
老话的后半句“旺人又旺财”明显太夸张了,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要想生活变好,我们要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创造,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给坟添土就能改变命运,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穷人了,要相信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总结,给老坟添土看似迷信,但这也是孝道的表现,给坟墓添土之所以有那么多讲究,图的就是一个心理慰藉,图的就是一个平平安安,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