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无礼葬”在农村兴起:老人去世不设灵堂,不办酒席,值得提倡?


发布者 :admin 发布时间 : 2023-10-26 人浏览

特别提示:本站所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采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墓园前台咨询为准。

导读:农村兴起“无礼葬”,老人去世不设灵堂,不办酒席不收礼,值得提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的确是这样,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
 
而且对于生死,自古以来这些也都是大事情。老话说得好“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即认为在人去世了以后,给他安排一个龙种的葬礼,这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尊敬了。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葬礼也一直是备受重视的。无论是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不仅会设立灵堂,举办隆重的葬礼,而且还要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吊唁,送别老人的最后一程。
 
可是如今时代不同了,随着新观念的涌入,很多人对于自己身后事也有了不一样的安排。比如一些年轻人常常谈论起几十年后自己的身后事,往往都会说越简单越好,最好是不设灵堂,不办酒席,更不收礼金。
 
其实现在农村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无礼葬”,其作为一种新型葬礼形式也在农村地区逐渐兴起,并且还得到了越来越多老人的认可。
 
 
所谓“无礼葬”指的就是葬礼简单操办一下就行,甚至不需要设灵堂,也不办酒席,更不收礼。就是家人和一些至亲来参加送别一下就行。
 
相比于传统的葬礼,这种无礼葬,讲究的是以简单而朴素的形式,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农村葬礼文化的深度思考。那这种新型葬礼值得提倡吗?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老人也接受了这种所谓的“无礼葬”,毕竟它也是有很多优点的。
 
首先,传统的葬礼往往耗费巨大,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早些年就在网上有人吐槽如今是“死不起”,因为即便是去世了以后,光是办一场葬礼也是需要数万元,如果规模大一些,搞得更隆重的话就花费更多。
 
 
然而,“无礼葬”有效地减轻了这种负担。不再设立灵堂,就没有了搭建和装饰灵堂的费用;不办酒席,就省去了食物和饮料的开销;不收礼,则避免了往来礼物的人情债。
 
特别是传统的葬礼往往规模也大,还要找很多的村民、亲戚和朋友来帮忙,这样不仅自己劳累伤财,而且还要欠很多的人情。而新型的葬礼,就避免了这些麻烦,同时最主要的就是也减轻了经济压力。
 
其次,“无礼葬”避免了攀比之风。
在许多农村地区,葬礼的规模和排场常常成为人们互相比较的标准。最可怕的是葬礼本来是伤心难过的事情,可是现在很多地方的葬礼,居然还要邀请戏班、歌舞队去表演。
 
 
大家都是在攀比,似乎如果不邀请的话就是子女不孝顺。而谁家的葬礼花钱越多,就越有面子。这种盲目攀比不仅让葬礼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还给参加葬礼的人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无礼葬”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人们更加关注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而非外在的炫耀和比较。
 
再者,“无礼葬”让人们更加明白了孝敬的意义。
许多人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尽到孝道。而在老人去世后,却在大操大办葬礼以显示自己的孝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
 
其实亲朋好友都是心知肚明的,并不是说葬礼越隆重,子女就越孝顺了。
 
 
老话还说了“生前一杯水,胜过坟前万堆灰”,这话永远不会过时。老人在世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孝敬他们,让他们享受到关爱和温暖。
 
而去世了以后,做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尤其葬礼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它的意义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而不是炫耀或比较。
 
最后,“无礼葬”也有助于改变人们对死亡和葬礼的看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常常被视为一种禁忌,人们不愿意多谈及死亡。
 
然而,“无礼葬”让人们更加坦然地面对死亡,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怕或避讳的事物。这种新的观念有助于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总结起来,“无礼葬”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葬礼形式,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避免了攀比之风,更让人们明白了孝敬的意义和对死亡的正确认识。
 
 
它反映了农村葬礼文化的变迁和人们对生命与死亡态度的转变。这种变化无疑是积极和正面的,它让人们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宝贵和亲情的可贵。
网络祭拜